>西征原創(chuàng) >讀史明鑒 >瀏覽文章
1938年2月,為策應津浦路作戰(zhàn),日軍第14師團,在師團長土肥圓賢二的指揮下,向河南安陽地區(qū)的中國軍隊發(fā)起進攻,目標直指漳河以南、黃河以北的整個豫北。
宋哲元第1集團軍有近十萬大軍,數量遠勝于敵,更有堅固的國防工事可資依靠,卻一敗涂地,聞風而逃。
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程潛痛斥宋哲元何以不戰(zhàn)而退?宋哲元竟聲稱:“應力求避免與敵決戰(zhàn),以免部隊作無謂的犧牲!”
正面戰(zhàn)場崩潰,輪到敵后戰(zhàn)場上陣了。
問題來了,有朋友會問:國民黨還打過敵后游擊戰(zhàn)嗎?
請您不要低估蔣介石的軍事素養(yǎng),經歷過四次“圍剿”中央蘇區(qū)的失敗后,1933年蔣介石就發(fā)現紅軍的“游擊戰(zhàn)”很厲害,提出“以赤匪的戰(zhàn)術才能消滅赤匪”,并將紅軍的游擊戰(zhàn)術概括為四句話:“輕裝急進,便裝遠探,秘密敏捷,夜行曉襲?!?/strong>
當然這比毛澤東同志1929年提出的“游擊戰(zhàn)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晚了四年時間。
但我們也可由此看出,國民黨軍和他的指揮者蔣介石,絕非弱智。
第五次“圍剿”之前的廬山軍官訓練團上,就要求“特別注重爬山射擊及游擊戰(zhàn)術。”
抗戰(zhàn)爆發(fā)之初,許多參加過“圍剿”紅軍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對于紅軍的游擊戰(zhàn)術也很推崇,胡宗南和關麟征就公開提出:“只有用紅軍打我們的戰(zhàn)術,才能打倒日本!”
1937年10月,一戰(zhàn)區(qū)游擊司令部干部學校正式開學。學員全部來自豫北各縣的初高中生,主要學習步兵操典、野外勤務、游擊戰(zhàn)術、孫子兵法、筑城教范、爆破知識等軍事課程,以及領袖言行、抗戰(zhàn)必勝淪、敵后政治工作等政治課程。
豫北戰(zhàn)役吃緊,正在新鄉(xiāng)辦學的一戰(zhàn)區(qū)游擊干校,向輝縣的太行山區(qū)轉移。
在薄壁鎮(zhèn)吃完午飯,隊伍繼續(xù)前進。有個叫張庭桷的區(qū)隊長,從村民家牽了頭毛驢,馱著自己的行李等物。大家見了十分驚訝,這不是明搶嗎?不是大會小會,一再強調嚴肅紀律,愛民如己,不許擾民害民,不是說抗日軍人要學習岳武穆之精神嗎?
教育長陳伯庭發(fā)現后,立即上前攔住,大發(fā)雷霆地說:“誰叫你牽老百姓的牲口?”
張庭桷馬上立刻認錯,陳伯庭說:“軍隊有鐵的紀律,錯就不行!”
這邊說著話,順手就從腰中掏出手槍,對準張庭桷的頭部,扣動扳機,只聽乒的一聲,機頭落下,但沒有響,是個瞎火。
張庭桷筆直地站著,頭上的汗珠直往下流,差點沒嚇尿褲。
司令部很多軍官趁勢一起上前講情,陳伯庭才忿忿地:“立即把牲口給人家送去,饒你這一次,下次可不行!”
隨后,陳伯庭叫全體師生集合,開始講話:
“安陽、新鄉(xiāng)、焦作,都已陷入敵手,我們成了無家可歸的人?!?/span>
同學中,不知誰哇的一聲哭出來,頓時哭聲一片。陳伯庭大喝一聲:
“哭有什么用?日寇是陰險狠毒的,不但想亡我們的國,還想滅我們的種。只有挺起腰桿,學好本領,消滅一切侵略者,不達目的,絕不終止?!?/span>
講完話,同學們不哭了,群情激昂,大家一起喊起抗日口號。
這是一支軍統武裝,隸屬于一戰(zhàn)區(qū)游擊司令部,司令就是軍統河南站站長劉藝舟,戴笠的黃埔六期同學,軍統前身復興社的早期分子。
既然是軍統的人,所有人都要加入復興社,宣誓“擁護領袖,效忠黨國,遵守紀律,服從命令。如違誓言,愿受最嚴厲的制裁?!?/strong>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畢業(yè)以后,分發(fā)軍統河南各游擊隊,除擔任軍事職務,如副官、排長外,還有人擔任營訓導員或連指導員。
聽起來不錯吧?
但問題是這支武裝的紀律和政工工作,沒有制度保證,陳伯庭這樣的領導太少見。
劉藝舟去重慶匯報工作,被蔣介石以軍紀太壞抓起來后,這所學校也就散簾子了,陳伯庭去重慶后也沒再回來。
軍令部長徐永昌曾經在日記中,談及國民黨游擊隊的問題,很關鍵的一個詞就是“危害人民”,認為游擊隊沒有紀律,跟傷兵一樣壞,“未游擊敵人先害及人民?!?/strong>
抗戰(zhàn)期間,國民黨軍曾有100萬游擊隊,太行山里也曾有軍統的游擊隊,但他們的問題都一樣:
既缺乏游擊戰(zhàn)法的研究和使用,更缺乏群眾基礎,不能把紀律一以貫之。同時還有很致命的一條,就是軍統不能跟我黨搞好關系,往往忙于內斗。
當然他們自己也忙于內斗,劉藝舟能當上這個司令兼校長,就是搞掉了他的前任,同為復興社“老同志”,軍統河南站最早拓荒團隊領頭人的黃埔一期老大哥蕭灑。
不知道大家看出來國民黨游擊戰(zhàn)的問題了嗎?
同為游擊戰(zhàn)法的運用上,毛澤東同志強調的靈活運用,我只要求大家“分散做群眾工作”,搞好群眾關系,有了群眾基礎,怎么打都行。
微操大師蔣介石不這樣,他最怕不可控,頂好一個電話就能控制到基層。
所以蔣介石一再強調:“所謂游擊戰(zhàn),實在是正規(guī)戰(zhàn)之一種,一定要正式的部隊,尤其要是紀律好、精神好、戰(zhàn)斗力強的正規(guī)部隊才能夠擔任。決不是臨時集合民、槍編成隊伍,就可稱為游擊隊,就能夠勝任游擊戰(zhàn)?!?/strong>
說到底,這也是管理學上的一個絕佳案例,領導是否放手基層,是否相信基層,相信群眾,相信下面的同志有智慧,比自己聰明,起碼不比自己蠢,只有如此,下面才有積極性,才能做好工作,才能干出“花”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懂得授權給下屬,真正的管理是通過他人完成工作。
責任編輯:擱淺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