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百年征程篳路藍縷,百年華誕風華正茂。在百年黨史的浩瀚星河中,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他們不僅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更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堅定信念。歷史的輝煌離不開英雄的鑄就,董存瑞、申亮亮……英雄豐碑上銘刻著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他們用生命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5月19日起,“北疆衛士號”開設“英雄從未走遠”欄目,緬懷英雄壯舉、致敬英雄精神、賡續英雄血脈。
《他們心目中的董存瑞》
為了開辟勝戰道路,年僅十九歲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以身體做支架舍身炸碉堡,他的英雄事跡為后人所銘記,英雄精神永世傳承。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董存瑞在親人和戰友眼中的樣子。
他是小伙伴們的“孩子王”
說起董存瑞小時候的事,和董存瑞一起長大的董連柱老人記憶猶新。“機靈、頑皮、膽子大,他是南山堡的孩子王。”董連柱形容小時候的董存瑞說。據他回憶,“以前村頭有棵大柳樹,樹下有個水坑,有個小伙伴問董存瑞,敢不敢爬上去再跳下來。董存瑞抬頭看了看,一句話沒說,往手心里啐了兩口唾沫,蹭蹭蹭地爬了上去,眼看他真要跳,小伙伴嚇得直叫:別跳了,算你贏了。董存瑞說,不行,不能來假的,隨即從幾丈高的大樹上跳進水坑里。”

1943年冬,南山堡成立抗日兒童團,十四歲的董存瑞被選為兒童團團長。他站崗放哨,為八路軍送雞毛信、火柴信。董連柱說,送信這個活兒很危險,大人不愿意送,小孩不敢送。董存瑞送信有一套策略,先用破布把信包好,塞進牛剛拉的稀屎里,然后把牛糞小心地放到籃子里,上面用干糞蓋住,敵人以為是撿糞的,很容易蒙過去了。

生前屢立戰功
成為英雄有其必然性
董存瑞入伍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先后參加戰斗一百一十余次,與戰友一起殲敵八百余人,俘敵四百余人,炸毀碉堡十六座,立下赫赫戰功。

董存瑞的侄子董繼先說,大伯董存瑞1945年7月當兵,1948年5月犧牲,在他參軍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三次立大功,四次立小功,能取得這樣的戰斗成績是非常不易的。
董繼先曾經在張家口懷來縣民政系統工作,他專門查閱了張家口復員軍人的檔案,“一名退伍軍人曾經獲得一次大功、二次小功,這在張家口兩萬名復員軍人里都是非常罕見的,而董存瑞能夠獲得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說明他平時就是一個優秀的戰士。”
“請您放心,我們會繼承您的遺志,您的后代不會給您丟臉!”作為英烈后人,董繼先常常這樣勉勵自己。
“董存瑞精神”
激勵他不斷進步
隆化戰斗結束第二天,董存瑞生前所在連各班召開戰評會。宣傳干事程摶九沒有參加戰評會,他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精神的感染,寫成《馬特洛索夫式的偉大戰士——董存瑞》一稿。當晚就跑到連部給郭成華指導員讀了一遍,郭指導員說,這篇稿子寫得真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典型。

解放隆化戰斗結束后,程摶九又先后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贛南戰役。“董存瑞精神”一直激勵著他不畏犧牲,勇往直前。
程摶九從師副政委崗位離休后,經常主動到部隊和地方宣講董存瑞的故事,為弘揚英雄精神不斷貢獻著力量。

董存瑞不僅是親人和戰友心目中的模范,更是全國人民的英雄,只有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常補紅色營養,爭當紅色傳人,才能打贏意識形態斗爭的“隆化戰斗”。
(作者:于德新 李萱瑞 王梓名)
人物信息:

董存瑞,男,漢族,是中央軍委決定在全軍懸掛掛像的十位英模之一,是原東北人民解放軍十一縱隊三十二師九十六團六連六班(現陸軍第78集團軍某炮兵旅某型火箭炮營二連六班)班長,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人。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歷次戰斗中機智勇敢、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先后榮獲毛澤東獎章一枚、勇敢獎章三枚;榮立三次大功、四次小功。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為了掃清部隊前進的障礙,他毅然用手舉起炸藥包,用年僅十九歲的生命炸毀敵人橋形暗堡,凝結成了“完成黨交給的艱巨任務最光榮”的革命精神。所在縱隊追認他為“戰斗英雄”“模范共產黨員”,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董存瑞班”。1950年9月,全國戰斗英雄、勞動模范代表大會追認他為“全國戰斗英雄”。1957年5月29日朱德同志親筆為他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