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類“飯圈“亂象頻現,集資打榜、互撕謾罵、拉踩引戰、刷量控評等現象不時引發關注,甚至有不少低齡粉絲對失德藝人的劣跡視而不見,發表極端荒唐言論,挑戰法律權威。不良的飯圈文化、非理性的追星行為,已嚴重影響網絡環境,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整治飯圈亂象,刻不容緩,是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環境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
整治飯圈亂象,需要完善監管機制,筑牢“防火墻”。針對飯圈亂象多樣化的問題,我們只有不斷更新完善監管機制,才能有效整治飯圈亂象。一方面,我們要擴大監管范圍。既要對各大網絡平臺加強監管,督促其依法運營;也要加強對網絡用戶的監督管理,落實好網絡實名制,發揮網警的作用,對于網絡上的人肉搜索、人身攻擊等侵權違法行為加強監管。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對演藝圈從業人員的監督管理,約束演藝圈從業人員行為,推動演藝圈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藝風藝德觀。另一方面,可拓寬監管渠道,通過加強文旅部門、稅務部門等之間的協作,暢通監督舉報渠道等方式,對于飯圈及演藝圈進行全方位的監督,發揮監督警示作用,促進藝人、飯圈組織及粉絲個人等規范自身行為,推動飯圈健康發展。
整治飯圈亂象,需要加大整治力度,念緊“緊箍咒”。對于目前飯圈亂象頻現這一現象,加大對相關問題的整治力度,既能凈化飯圈環境,又能發揮警示作用。針對各大網絡平臺,可通過建立約談制度,督促平臺開展整改,優化產品功能,取消榜單或誘導粉絲消費的營銷活動,及時查封違規賬號,切實履行好管理職責,對管理不到位的平臺從重處罰。針對演藝圈從業人員,實行黑名單制度,對于劣跡藝人,出臺懲戒措施,進行不同程度的行業抵制,督促藝人加強自律。
整治飯圈亂象,需要加強宣傳引導,擰緊“總開關”。當前,粉絲低齡化趨勢愈發明顯,低齡粉絲占比不斷增加,加強對低齡粉絲的宣傳引導,利于引導飯圈文化良性發展。在宣傳引導中,媒體要發揮其引導力作用,加大對優秀藝人的宣傳,加大對科學家、優秀運動員的宣傳,抵制劣跡藝人,引導青少年以科學家、優秀運動員為偶像,引導青少年梳理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與此同時,家長也要發揮監護人的作用,通過正確引導、使用“青少年模式”等方式,幫助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理性追星,文明上網。
整治飯圈亂象,只有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制度約束,加大整治力度,傳播正確價值觀,才能讓飯圈文化良性發展,才能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責任編輯:擱淺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走向、更多精彩原創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