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zhàn)與沉迷 VS 希望與覺醒 舊冷戰(zhàn)續(xù)曲 VS “新冷戰(zhàn)”序曲 “民主對威權” VS 和平與發(fā)展 過去已過去 VS 未來尚未來 ?? 魔幻的2022年即將過去。這一年,“黑天鵝”“灰犀牛”撲面襲來,“活久見”“意難平”接踵而至。歲末回首,分享一些瑣碎感悟,待批評指正,留歷史檢驗。
一年來,世界經歷疫情延宕的陰霾、地緣沖突的颶風、陣營對抗的漩渦、通脹高企的狂流、能源短缺的寒潮……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人類社會見證著戰(zhàn)爭與和平、團結與分裂、包容與排他等不同趨勢、不同取向的激烈較量,在多重危機與選擇中探尋前行方向。
有人沉迷于維護一己霸權,言必稱“基于規(guī)則的國際秩序”。他們死抱冷戰(zhàn)思維、零和博弈這些過時的“成功經驗”應對內外挑戰(zhàn),迷信“修昔底德陷阱”,訴諸大國對抗,以偽多邊主義的外衣包裝唯我獨尊。
▲ 2022年5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出席亞洲協會活動并發(fā)表對華政策演講,其中將中國稱作對國際秩序“最嚴峻的長期挑戰(zhàn)”。
另一些人則洞穿霸權的自私虛偽,國際社會新一輪追求獨立自主的“覺醒年代”正在“胎動”,越來越多有識之士對美西方迷信漸退。“全球南方”“非西方力量”聲勢漸長,西方模式不再一統天下。
這一年,多國政要排除干擾力挺北京冬奧,發(fā)出“一起向未來”的時代強音,上合、金磚擴員廣受歡迎,東盟、非盟、阿盟與中國合作加深,中國、柬埔寨、印尼和泰國等點燃全球治理“亞洲時刻”……這是中國外交的亮點,是發(fā)展中國家聯合自強的成就,更是國際正義力量的壯大。
▲ 2022年2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39次全會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向中國人民頒發(fā)奧林匹克獎杯。
烏克蘭危機的爆發(fā)顯然是2022年最大的地緣政治事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是冷戰(zhàn)結束31年,蘇聯最后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去世。直到孤獨相伴的生命盡頭,戈氏仍對西方的戰(zhàn)略欺騙和帝國崩塌耿耿于懷。
2020年底戈著《何去何從:呼喚和平與自由》中寫道:“北約東擴的決定是西方最大的戰(zhàn)略錯誤。它導致歐洲以至歐洲以外地區(qū)軍事政治形勢的動蕩?!?/strong>▲ 北約東擴進程示意圖。(圖源 | 斯塔蒂斯塔(Statista)調查公司)
的確,冷戰(zhàn)結束、蘇聯解體、“歷史的終結”并未換來俄羅斯與美西方持久和平的結局。美國始終把俄羅斯作為冷戰(zhàn)的戰(zhàn)敗國對待,全面阻遏俄羅斯發(fā)展空間,擠壓其戰(zhàn)略地帶,“顏色革命”、軍事圍堵、經濟打壓從未停止。北約違背“不再東進一英寸”的承諾,五輪東擴幾乎迫近“莫斯科郊外”。
被逼到墻角的俄羅斯賭上國運絕地反擊,某種意義上美俄之間的“新冷戰(zhàn)”打響。也有評論認為,這不過是同一場冷戰(zhàn)被長達30多年的全球化時期分成兩段而已:第一段以1989年柏林墻倒塌而告終,而第二段似乎始于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 2022年12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美國國會發(fā)表講話期間,將由烏克蘭士兵簽名的烏克蘭國旗交給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并與其行貼面禮。
目前的“新冷戰(zhàn)”以代理人戰(zhàn)爭的面目出現,美國對俄羅斯發(fā)動金融戰(zhàn)、輿論戰(zhàn)、網絡戰(zhàn)、信息戰(zhàn)、貨幣戰(zhàn),無所不用其極。烏克蘭淪為棋子,歐洲成了戰(zhàn)場,全世界被綁架。
疫情與戰(zhàn)爭都以悲愴的方式映照人類已是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全球化時代,面對共同挑戰(zhàn),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更沒有絕對安全的孤島。
沖出迷霧走向光明,最強大的力量是天下一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濟。但是在最需要團結的時候卻偏偏有人利用“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分裂國際社會,挑動大國競爭。
大國競爭不是時代主題,“民主對抗威權”的偽命題經不起歷史與現實檢驗,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才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 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壟斷對民主的定義。西方自身在民粹主義和新冠疫情的雙重夾擊下經歷民主失靈、發(fā)展失重、治理失序、政客失能、民心失向,所謂“民主”,不過是“爬滿虱子的袍子”。
這些年,華盛頓共識與新自由主義坑害了不少國家。西方對非西方世界打著民主的旗號,連年征戰(zhàn)和無休止的“人道”干涉,給世界造成了深重災難,樁樁件件,罄竹難書。物極必反。更多國家開始反思西方通病,走出“民主”迷信,形成道路自覺。秉持求和平、謀發(fā)展的共同愿望,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深入人心。
▲ 2013年,瓜達爾港只是巴基斯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2022年,瓜達爾港已成為中巴經濟走廊龍頭項目和“一帶一路”先行先試項目。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各方期待這條造福世界的“發(fā)展帶”“幸福路”更加寬廣。而美國炮制的沒有共識、沒有成果、沒有前途的“民主峰會”可以休矣。
國際秩序破而未立,大疫之后亂而未治,世界已回不到從前。既然人類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我們就難言風景這邊獨好。
歷史沒有假設,時間永遠向前。面對新冠病毒的回馬槍,我們必須鼓起勇氣,團結一心向前沖??邕^抗疫“加時賽”的挑戰(zhàn),在光榮與夢想的遠征上,我們要爬的坡、過的坎,個別國家會使的絆、下的套都不會少,但須知“打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強大”。
▲ 放眼當今世界,變革和動蕩兩種趨勢持續(xù)演進,團結與分裂兩種取向相互激蕩。同時,危機也帶來變革、蘊育希望。
世界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fā)展的,挑戰(zhàn)應對好了就是機遇。艱難險阻是大國崛起的磨刀石、大國地位的奠基石。歷經苦難輝煌的中華民族不正是在戰(zhàn)勝一次次考驗中成長、在克服一場場危機中壯大的嗎?
辦好自己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美好的未來不會自動向我們走來,而需要我們奮力與它雙向奔赴。2022,踏平坎坷成大道;2023,斗罷艱險又出發(fā)。
責任編輯:擱 淺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