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一點都不想對臺灣菠蘿農表示同情,因為此刻這個島上相關戲碼正在熱映,但挺農民的演員們演技都很爛,恥與同流。雖然付出代價的是菠蘿農,但演員們的目光都聚焦在大陸官方,“下一次禁什么”才是眾所關注的事。
臺“外交部長”吳釗燮拿的劇本最喜感,他呼吁世界各國力挺“自由鳳梨”,這臺詞或許是周星馳寫的,我倒想嘗嘗看“不自由鳳梨”(下文“鳳梨”統(tǒng)稱“菠蘿”)什么味兒。
大陸暫停進口臺灣菠蘿,理由是多次檢出“有害生物”。理由并不重要,重點在于時機,因為現(xiàn)在正是菠蘿產季。除此之外,目前也正是蔡英文當局對大陸釋出“善意”的時刻,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唱:“民進黨當局對大陸從來沒惡意,期許雙方未來能務實面對……兩岸交流勢必恢復?!?/p>
啊,整黨都是“有害生物”,說的不是人話,檢疫卡關,暫停進口。
大陸暫停臺灣菠蘿進口(資料圖/中時新聞網)
中美關系新態(tài)勢
這個時機點的主要背景,是美國戰(zhàn)略內縮。
雖然全球輿論多指稱,在對中關系上,美國目前是“川規(guī)拜隨”,反中政策不變,新任高層官員都扯起嗓門反華。然而此前曾分析過,拜登時代的西方,對中國的“殺伐聲”會很大,但罕有真刀實槍。例如目前熱炒新疆問題,西方的群毆態(tài)勢好像很兇悍,但指標臺灣沒動,表示美國暫時還按兵不動。只要美國不夠熱情,國際輿論鬧新疆的力度就難以持久。
為什么探索美國的真實態(tài)度要以臺灣動態(tài)為指標?因為蔡英文亦步亦趨地藏在山姆大叔身后的陰影里,美國移動到哪兒,陰影就移動到哪兒,蔡英文也移動到哪兒。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這么服貼的。
人在臺灣,就能明顯感受,拜登政府顯然已要求蔡英文別惹麻煩,以致民進黨當局對大陸態(tài)度放軟,而她早在去年10月就開始鋪梗,當時一般認為拜登會在大選中勝出。因此,現(xiàn)在蔡對北京所釋出的“善意”基本沒人信——大陸不信,藍民不信,綠民也不信,大家都認為這只是裝乖給美國看而已。
蘇貞昌與媒體“中央社”還在喊“武漢肺炎”呢,換幾個“國安”高層,鴿派個幾句就算善意?鬼信。不過,美國信,也就夠了。
新疆、香港、臺灣都是中國紅線,拜登若真槍實彈用在這里,他就算不上是難纏的對手了。嘴巴喊殺,實則戰(zhàn)略內縮,量力而為,慎選戰(zhàn)場,拉長戰(zhàn)線,才是厲害角色。個人傾向相信,拜登會以更為細膩的做法與中國周旋,而“川規(guī)拜隨”只是選擇性的、表面上的,畢竟他得花很多力氣防堵“川黨”見縫插針。
因此之故,大陸選此時機禁菠蘿,個人感覺是早在去年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10年到期時就想禁,只是不愿在美國大選年為臺美搭建大唱雙簧的舞臺而已?!安皇遣粓?,時候未到”,拜登上臺,戰(zhàn)略內縮,“敵退我進”的時候到了。
那為何大陸不干脆斷了ECFA,只斷菠蘿呢?估計是因為“一次性掀桌”太浪費子彈了,ECFA早收清單里有五百多項貨品,分多次出手,效果更佳。
不過,如果“禁菠蘿”只是個案,非關政治,那就太不合情理了。
禁菠蘿,沒別的目的?
一傳出大陸禁菠蘿,臺灣網絡聲量瞬間暴增,自當天中午12:00至下午3:00,聲量狂飆16.68倍,并大面積覆蓋所有議題??梢娕_灣民眾非常關注兩岸交惡的“具體事件”(僅止于嘴炮互噴并不具體)。
這是不是經濟制裁、政治出手?說到這個,就令人直接聯(lián)想到澳大利亞故事。在中國大陸連續(xù)與澳大利亞起貿易爭端的當時,港臺就有分析揣測,這是做給臺灣看的,因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和惡劣態(tài)度,與臺灣很接近。
蘇貞昌受質詢時表示,目前大陸給出的理由是檢疫,我方不希望升高到政治層次。蘇貞昌也提及中澳案例,表示臺灣不希望是類似的政治案件。
但首先,這不是臺灣農產品第一次銷陸卡關。
2015年,菠蘿因農藥超標卡關;2017年,芒果因農藥超標卡關;2019年,釋迦卡關原因不明,國民黨懷疑是“反滲透法”導致嚴查。以上這幾起事件都是一日新聞,也均屬個案,事后都得到解決。
這一次大陸由國臺辦出面,臺“農委會”當日緊急召開記者會回應,政治層級都拉高,顯見時機敏感,各方矚目,已超越個案層次。
其次,臺“農委會”公開表示自2020年1月1日至10月18日,輸陸菠蘿共5544批,僅13批不合格,因此對遭禁感到不解與遺憾,并稱大陸此舉完全不符合國際貿易規(guī)范。
“農委會”主委表示,臺灣菠蘿被指稱的“有害生物”,完全不實,錯誤,也無法接受,這些害蟲大陸也有,依國際規(guī)范可經熏蒸處理滅除風險?!稗r委會”并稱,去年大陸3-5月通知我方菠蘿檢出“有害生物”后,已加強輔導與輸出前檢疫,其后銷陸的656批,均未接獲大陸發(fā)出不合格通知。
按臺“農委會”的說法判斷,這肯定不是防疫個案,而是一次講究出手時機的政治事件。
也合該是政治事件。我認為,所謂“關系惡劣”一般是什么狀態(tài),就該如實反應,一方面可避免政治誤判,另一方面可抑制人民的僥幸心態(tài)。
這幾年臺灣人民被各種洗腦,以為兩岸關系再惡劣也沒事,馬照跑,舞照跳。明明高度經貿依賴,臺灣還能持續(xù)不斷地向對岸猛潑政治臟水,洋洋自得,唯我獨尊,甚至恬不知恥地夸稱大陸經濟需要臺灣。這種扭曲的表象對誰都沒好處,只讓臺灣執(zhí)政黨那一小撮人高枕無憂,益發(fā)囂張而已。
交惡的后果如實呈現(xiàn),臺灣民眾才得見真相,因為在過程中,檢驗彼此實力將成為焦點。
例如有嘴炮酸曰 :“可見政治讓利不可信”。既然ECFA是大陸政治讓利,那請蔡英文斷之,不敢斷就是實力不足。再例如有嘴炮嗆曰:“禁臺灣芯片才叫英雄好漢”。那請蔡英文禁止芯片銷陸,不敢禁就是實力不足。
嘴炮反中誰不會?請民進黨具體反制,斷ECFA,禁芯片。交惡事件層出不窮,卻見執(zhí)政當局始終不敢反制,臺灣民眾才會逐漸務實看待兩岸關系。
還有網紅鼓噪要做“萊豬肉松”(注釋:萊,即萊克多巴胺,大陸俗稱瘦肉精)銷大陸呢,憑什么大陸不能禁臺灣菠蘿?我可以糟蹋你,你不能糟蹋我,不該成為臺灣人看待兩岸關系的基本態(tài)度。
有臺灣網紅出陰招,將“萊豬”做成肉松出口大陸
禁菠蘿,沒別的品項?
菠蘿這一單項,臺銷陸雖占出口95.2%,但出口只占總產量的12%,換言之,象征意義遠大于實質。
關于中澳貿易緊張,許多觀察分析都指出,中國的出手是經過精算的,有所謂“懲罰密碼”,專挑不妨礙兩國經濟整體交流的品項,也就是偏好發(fā)出象征性警告。
澳大利亞輸華前20大物資占總體80%,其中有13類輸華貨品,占比低于1%,主要就是農產品——比如,牛肉(檢疫問題)、大麥(征反傾銷,反補貼稅)、木材(害蟲)、龍蝦(金屬微量元素)、紅酒(反傾銷稅)。
民進黨當然也意識到大陸這次禁菠蘿,應參考澳大利亞經驗,以評估下一個是什么;自然也會效仿澳大利亞模式做為因應:外銷不成我大內銷。
不過,我記得也有這樣一則國際新聞:澳大利亞龍蝦轉內銷,價格掉一半,民眾餐餐吃到膩。而我呢,只想買“不自由菠蘿”。
下一個是什么?或許是其他出口大陸占九成以上的農產品,如檳榔(接近100%,但產量小)、蓮霧(98.1%)、釋迦(96.9%)、葡萄柚(94.7%)、柳橙(92.5%)。不過,以上這些品項的銷量都遠遠不如菠蘿(3年約12萬噸),第二名釋迦,3年近4萬噸。
換言之,在農產品中,禁菠蘿是最具震撼力的,尤其菠蘿產地多屬綠營基本盤區(qū)。菠蘿農也一向最有危機感,去年集中討論ECFA會不會斷的時期,他們最恐慌。
雖然ECFA沒斷,但實際效益逐年遞減,早收清單的出口金額年增率,都低于對大陸的總出口成長率。換言之,兩岸產業(yè)結構已快速轉變,這清單是“逐年不合時宜”。如果政治氣候佳,去年到期前雙方就該重新檢討內容并予以升級,才符合現(xiàn)狀。但也因為效益降低,正好可做為象征性貿易爭端工具。
石化產品,大陸石化業(yè)以及日韓都能替代。機械產品,非常集中于大陸市場,但德國可以替代,并滿足大陸自身的產業(yè)升級。金融服務業(yè),隨著大陸擴大開放,給臺灣的優(yōu)惠已失去意義。18項農產品,隨著RCEP(《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的簽訂,得面對競爭力更強的東南亞。
ECFA早收清單里的產業(yè),出口競爭力雖遠不及半導體業(yè),但總體就業(yè)人口卻遠大于半導體業(yè),若大陸今年時不時禁個幾項,對臺灣執(zhí)政黨是莫大壓力,尤其,明年又要選舉了。
如果美國不給劇本,很好奇蔡英文接下去怎么演。
責任編輯:水墨江南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