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直擊西方 >瀏覽文章
2022卡塔爾世界杯昨晚在多哈“海灣球場”正式舉行,隨后,東道主卡塔爾隊與南美勁旅厄瓜多爾隊上演了揭幕戰(zhàn)。
精彩的開幕式讓全世界感受到了主辦國對足球運動的誠意,許多球迷也將在屏幕前開啟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
然而,對于單純的球迷來說,本屆世界杯并不單純,一些人強行將政治因素加入體育之中,卡塔爾受到了西方的圍攻謾罵。
難道是是運動員村的紙板床塌了?黑哨保著東道主殺入了四強?還是球員喝了某河水集體腹泄?都沒有。
就足球運動本身來說,本屆世界杯何來爭議?
所謂“爭議”就是西方媒體利用其絕對輿論優(yōu)勢硬生生制造出來的話題,而在西方輿論對卡塔爾圍攻當中,英國又是沖在最前面的主力軍。
BBC在取得電視轉播權的情況下,臨時取消了對開幕式的電視轉播,理由是與其它節(jié)目“檔期沖突”。
BBC在它的《今日賽事》節(jié)目提到了世界杯,主持人加里·萊恩克爾(Gary Lineker)稱之為,史上最受“爭議”的一屆世界杯賽事。
BBC例舉了卡塔爾七宗罪:
一、2010年獲得世界杯,可能涉嫌利益交換(賄賂國際足聯(lián));
二、卡塔爾沒有言論自由;
三、場館建設期間有許多南亞勞工致死致傷;
四、人權、女權狀況堪憂;
五、歧視LGBT群體,禁止同性戀;
六、司法不公正;
七、限制新聞自由。
不僅如此,在開幕式前,BBC另一名主持人主持人羅斯·阿特金斯(Ros Atkins)指責卡塔爾世界杯破壞了環(huán)境:“從未有任何一屆世界杯產生了如此多的碳足跡?!?/strong>
這些“高大上”言論并沒有得到BBC付費球迷們的認可,他們推特上憤怒無比,用“不尊重”、“尷尬”、“可恥”和“惡心”等評論來抨擊BBC。
英格蘭隊還將政治帶入了賽場,他們今晚與伊朗的比賽前,還在球場上集體單腿下跪,理由是抗議“種族歧視”。
其實就是政治操作,要將伊朗“頭巾事件”往伊朗庫爾德人受到壓迫的方面引。利用世界杯舞臺,煽動庫爾德人鬧事。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對BBC等媒體進行了最溫和的反駁,它們說卡塔爾是一個具有“包容性(inclusivity)”的國家,BBC令觀眾們錯過了精彩賽事。
雖然半島電視臺很有名,但在西方大媒體面前,就像小型軍艦遇上了航空母艦,話語權還是在BBC手里。
卡塔爾被BBC等媒體罵得最狠的就是“場館建設期間有許多南亞勞工致死致傷”問題。
南亞勞工,是指來自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國的建筑工??ㄋ枌⑹澜绫瓐鲳^建設視為國家頭號工程,自申辦成功以來,預算經費為2200億美元。
卡塔爾不會少給錢,南亞勞工也需要錢,因此蜂擁而至。
但在高強度勞作下,幾乎每年都有施工事故,致死致傷。這方面本來有國際勞務輸出的專門仲裁機構來處理賠償等問題。
英國人的無恥在于,它把自己當成了仲裁者,聯(lián)合西方國家要求卡塔爾如何如何。
卡塔爾不接受,還羅列出英國、德國等國在建筑施工時的致死致傷事件,問這是不是人權問題?
英國惱羞成怒,對卡塔爾口誅筆伐。我致死致傷,那是法律問題,你致死致傷,就是人權問題,反正我喇叭比你大,我是法官。
其實西方對卡塔爾在2010年成功擊敗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獲得世界杯主權辦就相當不滿。
那時,美國正在掀起“阿拉伯之春”,盡管卡塔爾與美國關系緊密,但西方并不想讓阿拉伯人獲得這項榮譽,連“不懂政治”的國際足聯(lián)也受到了指責。
到世界杯臨近之時,英國發(fā)現(xiàn)卡塔爾居然能舉辦一屆高水平的全球矚目的賽事,心里非常不痛快,又強加了輿論炮火。
澳大利亞這個小狗腿也跟得很緊,10月29日澳大利亞隊還在網上曬出了一個3分鐘視頻,共有16名球員出鏡,成為了公開譴責卡塔爾“侵犯人權”的唯一參賽球隊。
盎格魯-撒克遜人將體育政治化到這種地步,而對方只是一個小小的卡塔爾。
這種出于政治動機的輿論攻擊,連國際足聯(lián)都看不下去。國際足聯(lián)主席因凡蒂諾賽前表示:“我是個歐洲人,為了我們歐洲人過去3000年來的所做所為,接下來3000年我們歐洲應該道歉,再開始對別人進行道德說教。”
昨天,國際足聯(lián)警告英國兩支球隊(英格蘭和威爾士)不得讓隊長佩戴LGBT標識臂章上場,否則,黃牌,再不脫下,紅牌。
英國只好同意放棄球隊戴著LGBT標志上場,另外5個國家也跟著放棄(德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士)。
在一個阿拉伯國家借著體育比賽推銷它們的“政治正確”,這跟比賽有何關系,這不是成心來拆臺嗎?
德國也很有意思,卡爾塔天然氣現(xiàn)在是歐洲大陸唯一的救命稻草(它是全球液化天然氣最大供應國)。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之前跑到卡塔爾求天然氣見到卡塔爾能源部長時差點就跪了。
卡塔爾態(tài)度模糊,德國總理朔爾茨9月底又跑到卡塔爾,但卡塔爾不樂意簽約,因為德國付給美國液化天然氣價格是平時4倍以上,那就讓企業(yè)之間慢慢談。
雖然談判艱難,但德國萊茵能源集團(RWE)還是啟動了跟卡塔爾的談判。
結果在10月29日,德國內政部長費瑟不知道腦子是不是進了水,她以“人權”問題為由揚言抵制卡塔爾世界杯。
10月30日,卡塔爾外交部召見德國駐多哈大使,怒斥費瑟言論,天然氣還談個P。
朔爾茨只好讓她立刻前往卡塔爾,登門解釋,求原諒,天然氣談判不能中斷。這些政客真是矯情,這不純粹是犯賤嗎?
實際上,歐洲人用“價值觀”敲打卡塔爾,就是想在天然氣方面弄點好處,以解決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危機問題。
然而,它們又要扮演救世主模樣,居高臨下“賞賜”天然氣合同給卡塔爾。我不是求你哦,我是來給你上道德課的。
卡塔爾為什么不怕?
今天,中國和卡塔爾方面同時宣布,中國石化與卡塔爾能源(QatarEnergy)簽署了一份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氣(LNG)銷售和采購協(xié)議,這是LNG交易史上時間最長久的一份。
這也是卡塔爾北方氣田(North Field East, NFE)第一個LNG長期購銷協(xié)議。北方氣田是歐洲最渴望合作的項目,2027年擴能實現(xiàn)后,它的LNG總產能將達到1.26億噸/年。
也就是說,卡塔爾是有底氣的,它不怕被西方同樣以制裁俄羅斯天然氣出口一樣制裁自己。背后有人,長約意味將來也能擺脫美元霸權。
卡塔爾這個國家在1971年9月1日真正獨立之前,連外交都要交給英國“指導”,英國現(xiàn)在歇斯底里就不難理解了。
而2017年以來率領阿拉伯國家跟卡塔爾斷交的沙特,跟卡塔爾和好了。
薩勒曼王儲昨晚出席了世界杯開幕式,并要求沙特所有機構必須向卡塔爾提供幫助。這種象征阿拉伯人團結的信號,西方會看不懂?
卡塔爾雖小,但很重要,除了天然氣之外 ,美軍設在中東的最大的軍事基地就在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伊萬卡還替她父王去視察過。
所以,美國不直接出面攻擊卡塔爾,而是由英國出頭。
而抹黑別人,制造沖突,則是“攪屎棍”的傳統(tǒng)技能,英國得心應手。
卡塔爾讓西方難受的還不止這些,本屆世界杯賽場上,除了沒有中國男足,處處都有中國元素存在?!靶茇垖m殿”已經迎來“京京”和“四?!?,其它的硬件、軟件都有中國的身影。
對于前殖民者來說,卡塔爾可以辦世界杯,但必須得是在它們的幫助下才能取得成功。否則,你就是有“罪”。
只要心理不扭曲,安安心心看球不挺好的嗎?
如果都像BBC這種嘴臉,那體育賽事以后要怎么辦?搞出個“民主世界杯”、“民主奧運會”,大家各玩各的?
中卡液化天然氣(LNG)長約公布之后,網上有一些人也在跟著西方輿論氣急敗壞,對卡塔爾各種黑。
最后提醒一下那些喜歡跟著西方調調說話的人,不要忘了北京冬奧會時,西方政客和媒體是如何詆毀我們的。
責任編輯:擱淺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