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入主白宮之后,正在努力修補與歐洲盟友間的關系,而有一個人口不足280萬的波羅的海小國卻覺得抱大腿機會來了,不斷向美國搖尾巴,時而還沖著中國吠叫幾聲,為得到拜登關注,表演極其賣力。
這個小國之前我也寫過,就是立陶宛。立陶宛跳出來破壞17+1,它在向誰搖尾巴?
自從有個孫子當上了外交部長后,就隔三差五地來挑釁中國,把“反華鬧劇”當成個人政治資本,以期將來在美國幫助下登上權力最高峰。
有意思的,這孫子的爺爺,則是敲碎蘇聯第一塊版圖--立陶宛的最主要推手。關于這祖孫二人,還是先說孫子吧。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這條小狗這幾天又來了,而且將目標對準了臺灣地區。
6月22日,他宣布捐贈2萬劑阿斯利康疫苗給臺灣地區,并且在國內不公開,非常低調(怕民眾罵他,因為立陶宛正在到處尋求疫苗,許多民眾是從有人轉發了蔡英文的感謝推文才知道這事)。
蔡英文也很懂風情,各種“感恩”。從6月23至昨天,臺灣當局的民間白手套向立陶宛各種社會機構“捐款”,有一家立陶宛的募款“慈善機構”,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內,收到臺灣方面“捐款”的金額,超過了其十四年來的總捐款額。這還只是其中一家接收蔡英文“捐款”。
蘭茨貝吉斯在騙立陶宛人,而蔡英文在騙臺灣省民眾,這兩貨算是勾搭上了。
從立陶宛政客們之前的一系列反華行為可以看出,他們與臺灣當局的勾連并非是出于疫情互助,而是整個陰謀的一部分,有著共同的指揮官。
7月1日,蘭茨貝吉斯與他手下62位駐外機構代表舉行會議,討論外交工作。他聲稱,立陶宛正規劃在東亞地區和澳大利亞設立大使館、領事館,包括與臺灣互設“經貿代表處”。
他解釋稱,立陶宛并不想反對中國大陸,而是想避免由于經濟上的依賴而在政治上受制于中國大陸,因此計劃經營印太地區,開拓外銷市場。
一個縣城般的國家,連電力都無法自足,還經營印太地區,說給誰聽?
在6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已經不點名地警告過立陶宛,“中方堅決反對建交國同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反對建交國同臺灣互設所謂代表處。”
而蘭茨貝吉斯們“算得很精”,美國會因此賞賜狗糧給它們。但美國的狗糧能不能彌補立陶宛得罪中國后的損失?它們是不管的,因為這些狗糧只屬于它們,與立陶宛民眾無關。
去年10月,立陶宛議會選舉后成立新政府,蘭茨貝吉斯成為了外交部長,權力比一般外交部長要大許多,他主導著立陶宛外交政策。
而他得勢的真正原因是他爺爺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在立陶宛的權勢。
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生于1932年,是該國第一任總統(1990.3.11-1992.11.25),蘇聯還沒有解體,他就自任總統,第一個宣布獨立了。
然后兩度擔任總理(1993年2月25日-1998年2月25日、2001年7月3日-2006年5月31日)
后來又改行當議會議長,勢力在立陶宛政壇全覆蓋。
在蘭茨貝吉斯家族及門徒面前,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無非就是個打工的。這就是為什么蘭茨貝吉斯這孫子在外交上可以由著自己胡來,短短半年不到時間一而再,再而三地挑釁中國。
老蘭茨貝吉斯生于1932年10月18日立陶宛考納斯市一戶平民家庭(老爸在歐洲),他現在還活著,是目前世界上最資深的美國代理人。
五十年代他在維爾紐斯音樂學院學習,師從蘇聯音樂學家德瓦里奧納斯,專習鋼琴。到了三年級,老師給他寫了評語:“年輕人,別再折磨自己,也別再折磨我了,您永遠成為不了鋼琴家。”
于是,學校讓他轉向音樂理論專業,畢業后,寫過一本評論藝術家丘爾廖尼斯的書, 得到了副博士學位,留校任教。
他是蘇聯體制的受益者,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妻子也是該校音樂老師)。
他爸爸叫扎姆卡里尼斯.蘭茨貝吉斯,為什么要躲在歐洲?這老東西是來頭不小。二戰時期,他是納粹占領軍當局的“內閣部長”。還給希特勒寫過效忠信,信的全名叫《立陶宛臨時政府告人民書》:“……感謝歐洲的拯救者,德國總理,偉大的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無畏的軍隊解放了立陶宛。”,時間是1941年6月25日,剛好是在蘇聯衛國戰爭爆發之后。
老老蘭茨貝吉斯就是妥妥的帶路黨,法西斯分子。蘇聯對這種人的子女有虧待嗎?讓他的兒子讀大學、當教授、有名有利。
然而,老蘭茨貝吉斯在三尺講臺上,是如何對待蘇聯的?
他告訴學生,自己受盡了蘇共的迫害,老爸被近流亡國外,幸得自己天資聰慧,才得以茍活,決不與蘇共合作,擺出一副“抗爭”的樣子。
他真的是抗爭者嗎“?這類人有個共同特點:投機。課堂下毒,平時老實。
他甚至通過了克格勃考察,成為線人,這就是這類人的嘴臉。而且他是主動找上立陶宛克格勃機構合作的,說自己能提供一些海外“反蘇僑民組織”的情報,因為他老爸就在那些組織里。
但克格勃沒想到,他去歐洲探親后,又成為了西方情報機構的“線人”。
就這樣兩頭吃,到了1988年,立陶宛形勢已經不對了,美國扶持的“民主”組織“薩尤基斯”成立后,他搖身一變,以大學教授身份成為了“薩尤基斯”領導人之一,這組織綱領就是謀求立陶宛獨立。
1988年10月22日, “薩尤基斯”召開成立大會(政黨化),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民主人士”、“意見領袖”紛紛到場,還邀請了海外僑民組織(反蘇聯盟)。
蘭茨貝吉斯的老爸,90歲的扎姆卡里尼斯.蘭茨貝吉斯也終于回國了,而蘇聯政府不敢動手逮捕這個老納粹分子。
蘭茨貝吉斯是美國紅人,“薩尤基斯”宣傳刊物《共和國報》,整套印刷設備都是從美國運來,這份報紙有俄文、立陶宛文、波蘭文、德文、法文、英文版,背后的錢就不用說了,而他則擔任宣傳負責人。
當他組織街頭行動時,BBC、美國之音、德意志之聲、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瑞典廣播電臺都集體造勢,他不但掌控了輿論,也為自己營造了聲譽。
他的口號就是“清算一切蘇共支持者”,尤其是那些與克格勃的合作者。
作為美國“線人”,他在1990年非法宣布立陶宛獨立,這對蘇聯的完整造成了極大沖擊。
他得到了豐厚的政治報酬:總統。但蘇聯解體后,他自己與克格勃合作的歷史怎么辦,能永遠騙過所有人嗎?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原克格勃少將施羅寧完全清楚他的底細,連他哥哥在奧地利為西方情報機構效力的事情都抖了出來。
當這些材料走程序往上送時,1997年他還是總理,他被嚇壞了,立刻命令手下的“民主”人士把這些材料毀掉(而他們對與克格勃合作者都要進行審訊和判刑),施羅寧將軍后來只能在回憶錄中再記錄,但已無法成為法律依據。
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的經歷,完全體現了這類教授的特點:
一、專業水準不高,卻把三尺講課當成販賣“私貨”地攤,向學生灌輸毒藥;
二、熱衷于反蘇,不惜與分裂勢力相勾結;
三、善長投機。
這些人最大靠山就是美國,同時,美國也掌握著他們更多的黑歷史。
從曾祖父為納粹服務、再到歐洲為美國效力(組織海外反蘇團體)、然后祖父在內部分裂蘇聯,成為了總統、總理、議長。
這一家人怎么不感謝美國送來的“民主”呢?現在蘭茨貝吉斯又民主地當上了外交部長,這孫子反華并不奇怪,因為他身上有著邪惡的基因。
他跟蔡英文勾連,并不是因為臺灣省跟立陶宛有多少經貿往來,而祖傳的手藝--為美國利益服務,為法西斯效力。
這樣一個小國由這樣一群跳梁小丑掌權,他們也不打算有什么美好未來,實際上也算不是獨立國家,波羅的海一有事,它就得重新認個新爸爸。
或許再過幾年,立陶宛會發現,今天它挑釁的就是它的新爸爸!
責任編輯:擱淺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走向、更多精彩原創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