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直擊西方 >瀏覽文章
冷戰(zhàn),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東西兩大陣營除了沒有動用軍事力量直接較量之外,雙方碰撞在各個領域全方位展開。
而意識形態(tài)領域沖突又最為激烈,美國掀起了麥卡錫主義浪潮,公務員的忠誠度要進行人人審查、人人過關,文化界由“非美委員會”進行清洗,包括喜劇大師卓別林、戲劇大師布萊希特等人都不得不離開美國(驅逐),這并不是因為好萊塢賺不到錢,而是美國政府不允許他們在好萊塢傳播不符合美國政治需求的作品。
在內部嚴防死守的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向蘇聯(lián)文化領域、宣傳領域發(fā)起了猛烈進攻,進攻組織者就是藏在幕后的CIA等情報機構。
1957年,美國卻從蘇聯(lián)作家手里得到了一件武器(小說),并將其打造成了一枚超級炮彈,足足用它打了蘇聯(lián)十幾年。
有的朋友看標題以為我寫的是索爾仁尼琴,其實準確地說,索爾仁尼琴并不是叛徒,他就是個叛逆,畢竟,他遭遇過流放、苦刑、勞改……在蘇聯(lián)沒享什么福,逃到美國也是個叛逆,最后歲月又回到俄羅斯懺悔。
所謂叛徒是指在蘇聯(lián)享受著種種優(yōu)待、享受著社會尊敬、享受著套房別墅的那位“人民作家”,也就是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他送給美國的武器就是1955年完稿的《日瓦戈醫(yī)生》。
《日瓦戈醫(yī)生》得到了美國全力吹捧,好萊塢米高梅公司將它拍成電影后,還拿了好幾個奧斯卡大獎。諾獎+奧斯卡大獎,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帕斯捷爾納克本人也得到了各種洗白,包括國內文化周刊或網上傳記,都是一再撥高美化,移除了歷史背景,虛化了他背叛國家和人民的行為。
《日瓦戈醫(yī)生》是一部污蔑十月革命,仇視蘇維埃政權,甚至暗示納粹德國進攻蘇聯(lián)值得肯定的文學作品,他借著小說主人公日瓦戈醫(yī)生之口說,原文:“戰(zhàn)爭爆發(fā)了……這一切與那個幻想家的非人道統(tǒng)治比起來卻是件好事!”
他還要求蘇聯(lián)人民要忠誠于基督,極力鼓吹個人主義,將自己與普希金、契訶夫并列,并指桑罵槐地將蘇聯(lián)人民稱為“奴隸”。
在這部長篇小說,1955年完稿,1956年手稿交到《新世界》雜志,這些蘇聯(lián)最主要的文學刊物,編輯部告訴他,這部小說是反社會主義的,帶有反動觀點,只同意刊登一些片段。
帕斯捷爾納克也知道國內出版不了,他只是虛晃一槍。而他的情婦伊文斯卡婭卻在與意大利出版商聯(lián)系。1956年6月,意大利出版巨頭菲利特里涅里的代表丹熱洛來到莫斯科與他接洽,并帶走了書稿。
書稿一到意大利,西方就開始為這部反蘇小說造勢,將它列為最優(yōu)先出版事項,在蘇聯(lián)政府多次勸阻下,意大利米蘭還是在1957年11月出版了《日瓦戈醫(yī)生》,同時英國柯林斯等歐洲出版集團也一并跟進,兩年不到,翻譯成了24國文字進行出版。
帕斯捷爾納克成了歐洲家喻戶曉的偉大作家,那些文學評論家連《日瓦戈醫(yī)生》還沒有讀過,就將他捧為“蘇聯(lián)良心”,耶穌式殉難者。
1958年初美國要求(策劃)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帕斯捷爾納克,讓《日瓦戈醫(yī)生》擁有最強大輿論攻擊力。10月21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問臺灣,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發(fā)表針對帕斯捷爾納克的談話。
10月24日,瑞典科學院宣布將當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帕斯捷爾納克,引發(fā)了軒然大波。
10月25日,蘇聯(lián)《文學報》發(fā)長文批判帕斯捷爾納克,稱他為了30個銀幣(猶大出賣耶穌的價錢)而出賣了良心,
10月27日,蘇聯(lián)大學生要他滾出蘇聯(lián)。
10月28日,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宣布將其開除,并剝奪其“人民作家”稱號。
10月29日,蘇聯(lián)共青團書記謝米恰斯內在共青團大會上發(fā)言稱,帕斯捷爾納克玷污了辛勤的蘇聯(lián)人民,做了連豬玀都不會做事情。
帕斯捷爾納克第二天在情婦面前表演自殺,并告知蘇聯(lián)官方,官方又是勸解又是開導,同意他離開蘇聯(lián)。塔斯社向全世界發(fā)表聲明,他如果出國領獎不歸,蘇聯(lián)決不追究。暗示他出去就回不來。
10月31日,由于擔心離開蘇聯(lián),帕斯捷爾納克向赫魯曉夫寫信“認罪”,宣布拒絕領取文學獎,并公開發(fā)表了“認罪書”(西方說是強迫認罪),事件算是有了一個了結,之后,蘇聯(lián)作協(xié)書記蘇爾科夫被撤職。
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爾納克孤獨地病死于莫斯郊外的一所住所。
在美蘇對抗時期,帕斯捷爾納克無論被捧到多高,他的價值歸根結底在于反蘇,《日瓦戈醫(yī)生》以暴風雨的速度大量出版,說明西方完全明白它對歐洲人民的“教育意義”以及對社會主義體制的攻擊力度。
整件事情很可能是一場陰謀,關鍵點在于他的情婦伊文斯卡婭,1960年8月,她被克格勃逮捕,罪名是西方情報機構線人,以及黑市美元交易,版權欺詐(她想從作家妻子手里奪過版權),1964年釋放。
1995年5月8日伊文斯卡婭去世,《紐約時報》發(fā)文紀念,稱沒有她,就沒有帕斯捷爾納克,她是“世界上純潔的人”,這段相差22歲的愛情勇氣可嘉。
1988年左右,戈爾巴喬夫為帕斯捷爾納克恢復了“人民作家”身份,并在權威刊物連載了《日瓦戈醫(yī)生》,關于這起撲朔迷離間諜案的材料基本中斷。蘇聯(lián)還建議聯(lián)合國將1990年定為“帕斯捷爾納克年”,不過,那時蘇聯(lián)自己都走向解體了。
帕斯捷爾納克在蘇聯(lián)一輩子,吃得好住得好,市里有房子,郊外有別墅,情婦一個接一個,就這樣,他還要幫西方宣傳蘇聯(lián)人民生活在地獄。
他是滿意了,靠著西方,風頭一下子蓋過了所有蘇聯(lián)作家,但《日瓦戈醫(yī)生》作為一門轟向自己國家的文化巨炮,丑化了自己國家和人民,他卻毫不在意。
帕斯捷爾納克現(xiàn)在被說成在得獎之前就是蘇聯(lián)名家,其實這些是后來的親美文人杜撰。他只在30年代靠寫詩紅過一陣,被布哈林喜歡,布哈林垮臺后,他的工作就是為作協(xié)翻譯《浮士德》,默默無聞,而且還要在里面夾帶私貨。
關于他的“痛苦黑暗”的私生活,簡單寫寫:
1922年1月與畫家葉芙根尼婭結婚,分配到了一套公寓,這在當時非常困難。結果他與一位女詩人精神戀愛13年,1941年女詩人上吊自殺。
1929年他又勾搭上了女音樂家季娜伊達,睡了季娜伊達,還跑到她老公面前說我睡了你老婆,你得把老婆讓給我。帕斯捷爾納克畢竟是詩人,還把人家老公說哭了。
1930年,季娜伊達一邊與他茍合,一邊拒絕與老公離婚,老公是鋼琴家,收入比帕斯捷爾納克高多了。
1931年,與季娜伊達在格魯吉亞同居,并跟妻子離婚。
1932年由于生活條件滿足不了季娜伊達,女方回到鋼琴家身邊。帕斯捷爾納克表演自殺,女方心軟,再次回來。1933年結婚,兩人有了新房還有別墅。
1948年,56歲的帕斯捷爾納克又勾搭上了34歲的前科累累的伊文斯卡婭,這位情婦當時是《新世界》小職員,也是《日瓦戈醫(yī)生》在西方出版的牽線人。他死后,季娜伊達拒絕小三伊文斯卡婭進門吊唁……
從這些八卦可以看出,蘇聯(lián)當時對文人是相當寵愛的,生活上的爛事基本不管,還讓他們享受著一般勞動人民享受不到的生活條件。
但最無恥地出賣國家和人民的叛徒,卻偏偏是一些文人。帕斯捷爾納克和《日瓦戈醫(yī)生》今天都可以正常討論,這不等于當年是正常的。
時間已過去很久,但美國從來沒有放松過這類攻擊,也從來沒停止過對叛徒的造神運動。
責任編輯:夏漠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