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約翰遜推出的抗疫政策,以及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關(guān)于“群體免疫”原則的論述,在國際社會引發(fā)巨大爭議,甚至遭本國229名科學家聯(lián)名發(fā)表公開信反對。
消息傳到國內(nèi),輿論反響不一,有人支持“群體免疫”的做法,這本來也不稀奇,但網(wǎng)友們經(jīng)過仔細對照發(fā)現(xiàn),這些對“群體免疫”盡力寬容的人當初前面對國內(nèi)疫情的時候卻表現(xiàn)完全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可謂大型“雙標”現(xiàn)場。
壹
“雙標”,顧名思義:雙重標準,是指對同一性質(zhì)的事情,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斷或行為,亦或者是對其有不同的評判標準的情況。
如果我們說外國的一些媒體、專家是習慣性“雙標”,那并不稀奇。自由是他們的保護色,民主是他們的鐵盔甲,他們就靠著意識形態(tài)和話語權(quán)這兩項“獨門秘籍”,攪亂國際輿論場的一池春水。
巴西亞馬遜雨林的大火,在一些媒體和政客筆下是“地球之肺”遭到了人為破壞,而巴西遭遇此劫就是“大自然的報復”。
相比之下,澳大利亞面積更大、持續(xù)燃燒4個多月、荼毒5億只動物的山火就是“難以避免的自然災害”。
原來山火燒在不同的地方獲得關(guān)注度也不一樣嘛!得燒在發(fā)達國家,才能獲得世界盟友的同情,瞎了眼燒在第三世界國家,只會換來一句“活該”。
又例如,同樣是“封城”這一件事情,在一些外國媒體的報道中,短短二十分鐘的時間差,內(nèi)容就會有所不同,例如下圖這家媒體:
在“封城”這件事情上,武漢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結(jié)果這家媒體的語句用詞,又是“生活”,又是“自由”;
近似的措施換到了意大利,這家媒體顯然用詞造句就比較“高貴”,因為那是“為遏制歐洲最嚴重的冠狀病毒爆發(fā)而甘冒經(jīng)濟風險”,語氣中充滿了同情和憐憫,都忍不住掬一把同情淚呢。
所以,“雙標”這種事情,發(fā)生在一些西方媒體和政客身上實屬正常。輿論本來也是一種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網(wǎng)友們常常說:外國媒體在抹黑我們的時候,是“很能打”的。而“雙標”是能打的表現(xiàn)之一。
只是能這樣打的,未必僅僅是一些外國媒體
貳
某德國大學教授,《財新網(wǎng)》和《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近期就被網(wǎng)民發(fā)現(xiàn)是“比較能打”的國內(nèi)專家之一。
早在3月11日的時候,這位教授還以“每個死者都有名字” “透明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延緩死亡”的等等提法來批評中國的抗議舉措,
而到了3月14日,面對可能造成全球疫情信息“黑洞”、讓許多人冒著不必要生命危險的“群體免疫”措施,他就再不提什么“透明”“名字”這些詞兒了,我們不禁要問,應對疫情,難道不是同一件事情嗎?
怎么應對疫情的主體變成了英美,就可以如此順理成章地理解對方政策了呢?
能打的,還有某雜志的特約撰稿人。
疫情初期工作有做得不到位、做的不好的地方,健康的社會也不應只有一種聲音。
同時,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是不到位的地方,同樣有許多閃著人性光輝之處,然而,大家仔細回憶一下:通過這本雜志,你看見過任何人性的光輝了嗎?
是因為我們的抗疫一線,沒有人性的光輝么?肯定不是。只是那些光輝被這家雜志選擇性地無視了,他們在忙著譴責、質(zhì)問、懷疑,當然,對一家媒體來說,更專注于批評性報道也不是什么問題。
問題是,當他們面對英國遭全球批評的幾乎躺倒式的疫情處置方式時,居然使用了讀出來都可以感覺舌頭在開花的句子:“更高級的人道主義”。
這里的“更高級的人道主義”,不知道是與哪里相比的“更高級”。結(jié)合上下文來看,這篇文章似乎是將英國的防疫政策和我們國內(nèi)的防疫政策相比。
全國人民為抗疫夜以繼日的共同努力,在其眼里卻并沒有“更高級”。
就“群體免疫”說,如果回溯當時的場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需要多少比例的英國人口感染病毒呢?
——大概60%吧。
而在一些媒體那里則變成了:
然而有網(wǎng)友隨即發(fā)現(xiàn),早在去年年初《流浪地球》引發(fā)國內(nèi)討論是,這家媒體曾經(jīng)發(fā)起過這樣的討論。
在這篇影評中,就是否可以不放棄全球一半人口,文章筆鋒一轉(zhuǎn),就從一部科幻影評引導到了一些現(xiàn)實制度之上。
我們不去討論這樣的引導到底是好是壞。但近乎相同的問題因?qū)ο蟛煌l(fā)生這么大的態(tài)度反差,這該怎么去理解?
叁
其實,國內(nèi)這群“雙標黨”一直是存在的,經(jīng)常是趁著一個有關(guān)中國和西方的熱點話題,他們會冒出來,然后甩出各種看似“理中客”的言論,實際上骨子里是贊揚西方的做法,貶低中國的做法。
當然,由于這些年西方硬實力相對衰落,中國在硬實力上升的同時,政府治理的理念和措施上有了非常大的改進,所以這些“雙標黨”可以騰挪著為西方“帶鹽”的空間越來越小了,而且冒著還動不動就被事實打臉的風險。
哎,這工作也越來越不好干了。
從他們的心態(tài)和論點的建立基礎(chǔ)來說,潛在默認的一條是,美歐等西方的價值觀比中國更重視個體的利益,尊重個人的意愿,西方國家政府的做法更符合現(xiàn)代文明的規(guī)則,而且西方的做法也是人性化的代表。
另外,最終他們想要表達的則是:“西方國家在政治體制上,比中國更加優(yōu)越,中國應該向西方學習。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照搬西方的制度”。
所以,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可以看到。當中國處于疫情高發(fā)期的時候,我們采取了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不少中國網(wǎng)民稱之為中國的“硬核作業(yè)”。
這時候,“雙標黨”站出來說,“你看西方國家的做法就更加以人為本,尊重每一個人的感受和選擇,而且讓每一個人都在規(guī)則面前有尊嚴”。
可現(xiàn)在,西方國家疫情越來越嚴重,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不斷上升,民眾抱怨想檢測卻被當?shù)卣部貦C構(gòu)拒絕,甚至有確診和疑似病例也沒有被限制,還滿大街亂跑。
甚至,有些國家政府都放棄了抗擊疫情,采取了“群體免疫”這種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做法。
這時候,“雙標黨”又不提中國的“應收盡收”才是真正以人為本,對每一個人負起責任,付出最大的努力。反而說,西方國家是根據(jù)自己的實力,選擇了更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完成作業(yè)。
顯然,“雙標黨”們越來越不能自圓其說。
一位研究輿論的專家告訴刀哥,現(xiàn)在的雙標黨們,心理上也是有落差的。因為長期以來他們一直堅持,西方一定比中國先進,但是現(xiàn)實越來越讓他們的說法很難站住腳。
所以,當美歐政府抗擊疫情的效率不高時,他們只能說,“西方政府很誠實,信息更加透明”。
尤其是這次疫情的西方國家發(fā)展和美歐在疫情應對上的表現(xiàn),這可以在中國給了他們足足兩個月的提前預警和防疫“窗口期”的情況下,他們完全可以借鑒中國的經(jīng)驗和教訓,完全可以做的更好,但是現(xiàn)實是他們比中國做的更差。
所以,西方國家展現(xiàn)的現(xiàn)實,與雙標黨們宣傳的落差太大。
這也讓雙標黨們的可信度越來越低。
肆
他們的腦子里早已沒有自己的立場和思想,而是被別人的話術(shù)陷阱捕獲,習慣了跟著外媒角度亦步亦趨,成為了傳聲筒、放大器和搬用工。
他們給受眾傳遞一些看似高大上的概念,用一個又一個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概念把攻擊我們的輿論武器包裝成高檔的樣子,再一點一點兒去影響大眾。
可能也有朋友要說了:普通人通過“雙標黨”了解一些不同的角度,也沒有什么問題啊。聽起來,好像是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事實上,影響還是很大的。例如這個網(wǎng)友的行為:
邱晨的事情,網(wǎng)友們?nèi)绻涣私?,可以自己去搜搜看看,這里不去展開。用在這里,只是想給各位讀者看看這個網(wǎng)友的言語中,對于我們自己的媒體、政府和人民,并不是那么友好和充滿善意。
然而,嘴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所以,現(xiàn)在我們扭過頭來看看:這種思想和行為的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的時候,可能我們需要思考一些問題,這里留些工具圖給大家用?;蛟S,就能避開那些 “雙標黨”挖的坑了
圖一:避免掉坑里的思維方法。
現(xiàn)在所有涉民生類議題、社會面議題的,各位網(wǎng)友,都可以試著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基本上適用于任何范圍,適用于任何人,包括我本人。
請注意:我沒有把我自己擇出去,而是一并放進去。這三個問題基本上就是三昧真火,真金不怕煉,假的煉一把就露餡,所以假的不會教給大家這種思維方式。
之所以我會拋出這三個問題的原因很簡單,疫情期間信息洪流沖擊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友們的情緒就像是每天都在坐過山車,就只能說是先用這種方法來提醒一下大家。
圖二:清晰準確認知自己定位的方法。
圖二上,我在最下面一層,并不在中間那一層。諸位網(wǎng)友自己琢磨自己在哪一層。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那些“雙標黨”,在第二層。
圖三和圖四:給包括我在內(nèi)的所有自媒體同行。
圖五是一句最清晰的反問:
圖六是對方的真實意圖。
圖七是對一些涉及違法犯罪“雙標”報道的最基本解讀。
圖八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一般道理。
圖九是講:不同角度的觀點之間,不一定存在是非關(guān)系,而是可以并存、并且不是相互否定關(guān)系。
國內(nèi)疫情即將結(jié)束,全面復工復產(chǎn)復學即將開始了。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都可以保持自己的清醒,不會“被雙標”。
責任編輯:夏漠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guān)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