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時事評論 >瀏覽文章
近日,一則關于“兵哥讓座”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原文為:【一批剛從軍校畢業(yè)的學員登上了開往分配地的列車,幾乎占滿整個車廂,一些沒有買到坐票的乘客怨聲載道,嘟囔著為什么當兵的不給讓座,還有乘客在旁附和道“你以為當兵的會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給你讓座?”五分鐘后火車開始平穩(wěn)行駛了,只聽見人群中傳來這樣一句話:“我們都起來,給沒有座位的人讓個座?!狈珊偷赖乱?guī)定軍人就該讓座嗎?什么也不解釋,這就是我們的軍人!】
兵哥們滿滿的正能量,先由衷地為他們點個贊。可細細一想,還有兩個問題得厘清一下:一個是,一旁報怨的都是什么樣的人?另一個是,這座是否讓給了真正需要的人?這兩個問題看似很小,其實很重要,道理很簡單:
“讓座”是種美德,但不是無原則的寬容。如果面對的是老弱、病殘、孕婦以及其他有需要的人,自然無需多言,不管是不是軍人,大多會考慮讓座的。而如果是身體健壯的人,僅僅因為看到是軍人就認為應該為其讓座的,我倒覺得,這座不讓也罷。在后一種情況下,你不讓座,他會怨聲載道;你讓座了,他會心安理得,起不到揚正抑邪的作用,有時反而是對負能量的一種縱容。
“讓座”是面鏡子,亦可以映照出心地美丑。以往類似“兵哥讓座”消息,往往獲得一邊倒的稱贊;而這次“兵哥讓座”,不少網(wǎng)友也發(fā)出了質(zhì)疑:“難道是軍人,就一定得讓座嗎?”“高鐵又不是公交,有座的憑什么讓給無座的?”等等。讓座事小,小中見大。如果只想著別人應當做些什么,而對自己應當怎么做不思考,那這種心態(tài)是美是丑,當然就需掂量了。
“讓座”是個導向,當凝聚社會價值共識。“讓座”問題,多見于公交車、短途客車,現(xiàn)在又搬到了高鐵上,本質(zhì)上都一樣,體現(xiàn)的是一種社會公德,傳遞的是一種社會導向。當然,這個事也不復雜,概括起來就一句話:“該讓座時自當讓,無需讓時自不讓。”這次事情中,軍人是主角,其實換成其他一些場合,換成警察、教師等其他一些特定身份的人也一樣,都需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對于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相互尊重,沒必要、也不能鼓勵那種道德上的綁架。
軍人有軍人的道德規(guī)范,公民也有公民的社會公德。在習慣了“兵哥讓座”的時候,也該認真思考一下,在社會當中,該倡導怎樣的價值導向。
注:本文是西征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務必注明來源西征網(wǎng),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
責任編輯:花花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